我校承办的第九届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供稿:程萌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编辑:黄立赫 日期:2022年08月15日

校长刘文锴教授致辞

郝吉明院士致辞

研讨会现场(一)

研讨会现场(二)

(摄影:傅文骏)

8月12日-14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九届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校长刘文锴教授、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出席活动并致辞。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琪教授、易斌秘书长、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长胡洪营教授等全体认证委员会委员、环境类专业知名专家出席会议。

刘文锴教授代表学校在致辞中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大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面临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和新要求,我们要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工程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郝吉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力做好助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工作,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致力推动环境类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高素质的环境专业人才,衷心希望各位环境类教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主旨报告环节,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副校长王天泽教授团队代表等专家学者围绕面向能力产出如何呈现证据链、生态修复进展对环境工程教育的启发与思考、“双碳”战略中监测评估技术需求、高校教材建设的实践思考等方面作了实用且富有前瞻性的报告,与国内同行一起分享了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设经验并提出伴随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

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分会场讨论的形式,围绕新形势下环境类专业建设、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构建、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毕业要求的制定与可衡量性实现、多学科背景能力培养与实践、面向产出的持续改进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此次会议为环境类工程教育搭建了交流平台,对环境类专业教育创新与改革及我校环境工程学科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环境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优势专业,依托学校大水利背景,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我校将以召开此次会议为契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为提升我国环境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大会开幕前夕,刘文锴同郝吉明院士、任南琪院士进行了交流会谈。

教务处负责同志、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班子成员、环境工程专业全体教师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三百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