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视频方式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集体备课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饶明奇主持会议。
韩庆祥教授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马克思是思政课教师学习的榜样,希望大家要认真读书做好科研、投身社会做深入调研、增强课堂亲和力,力争像马克思那样或以“马克思的精神”做好思政课教师。
韩庆祥教授的主旨报告分三部分。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三八”。六,就是“六要”,是对思政课教师的高标准要求;三,就是讲话强调思政课教学科研的思想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八,就是坚持“八统一”,这是思政课教师肩负的任务和使命。“八统一”是任务之铁,“六要”是自身之硬,“打铁必须自身硬”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总体思路。二是马克思是思政课教师学习的榜样。马克思做到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他不仅讲政治,为劳苦大众立言,致力于解放全人类、解放无产阶级,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且重视理论研究,注重建构改变世界的理论,还深入社会底层开展调研,亲自领导革命活动,实现了政治、理论和大众的有机统一。马克思是思政课教师学习的榜样。三是力争像“马克思那样”做好思政课教师。全国12.7万思政课教师为做好“思政”、讲好“思政”付出了艰辛努力,卓有成效。目前全国思政课教学有“内容为王”和“形式为主”两种路径。“内容为王”型特别重视基础积累、集体备课、课堂讲授等环节,这是主流;“形式为主”型较为重视多搞活动、花样翻新、喜造声势等环节。“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必要的,但应为“内容”服务,离开内容纯粹搞形式,虽然很热闹,但内容肤浅,往往会昙花一现,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少数思政课教师学术功底不厚,理论基础不牢,重形式轻内容,视野太窄,教学实效性不强,与总书记的要求相距甚远。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向马克思学习,认真读书做好科研,投身社会做深入调研,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将此作为做好“思政课”教师的三大支柱。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三年进行了总结和分析。11位教师和职能部门代表分别发言,内容涉及善用“大思政课”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构建“联动”教学模式、落实“六要”“八统一”、提高政治素养、教学话语转化提升、师生情感交流、实践教学改革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兼职教师及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人事处、社科处、校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集体备课会。
媒体链接
中华高校网:http://www.zggxxw.com/html/20220318/164758644555346.html
河南高校资讯网:http://www.henangx.cn/jytt/20220318/6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