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水利 教书育人——记水利学院孙保沭教授
供稿: | 编辑: 日期:2007年07月04日


近日出版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报》刊登了 水利学院 孙保沭教授的先进事迹,全文如下:



情系水利 教书育人

——记水利学院孙保沭教授
孙保沭教授是水利学院水文水资源教研室教师,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员。1968年3月参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辛勤工作了近10个年头。1982年6月成都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我校任教,至今已在教学第一线默默奉献了25个春秋。
带病工作,顽强拼搏,关键时刻显精神
孙保沭教授已59岁高龄,面临退休,但他坚持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本学期他与青年教师赵建刚共同指导一组本科毕业设计,每天坚持到场答疑、指导2个多小时。正当他老当益壮,奋力拼搏时,没想到,5月中旬体检,发现右眼部患“基底细胞癌”。在接下来的10天内他做了两次切除手术。但在治疗期间,他仍然关心学生毕业的进程,通过转达和电话答疑方式,解决学生有关问题。最后,全组20名学生均顺利通过答辩,取得理想成绩。本学期,孙教授还承担了《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讲授、指导《水文试验》、《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等繁重的教学任务。每节课下来,他都腰酸腿痛,有时病痛折磨得他彻夜难眠,但他依然坚持努力工作着……
钻研教学,精益求精,站好三尺讲台
孙保沭教授深知,做教师容易,把教师做好难,一生做好教师更难。多年来,孙教授一直拼搏在教学第一线,三尺讲台,就是他最好的人生舞台。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严格要求自己,深入钻研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学到实用前沿的知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孙教授积极投身教材建设。《中国水利史》课程是我校开创的新课,由于没有教材,他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于1996年5月主编出版了《中国水利史简明教程》一书。该教材言简意赅、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华夏水利文明发展史,深受学生欢迎。该书受到同行专家学者的好评,自出版之后,多次翻印。
孙教授深入钻研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主持完成的教改项目《水文水资源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荣获学校2004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他积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主持完成了《工程水文学》网络课程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孙教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组织课堂讨论,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还积极带领水工专业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水文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接触工程建设实际和先进生产技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他教学态度严谨、备课认真、精益求精、教学效果优异,受到了教务处督导团专家、同行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孙教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不断改进、充实设计内容,强调“一人一题”,作出特色。2002年、2004年所指导的毕业设计组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组,指导的“小浪底水库规划”、“隔河岩水电站规划”获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奖。
孙教授每学年都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近5年平均教学工作量达350学时。2004年、2005年、2006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
潜心科研,辛勤耕耘,传帮带中献真情
孙保沭教授长期以来坚持“水文水资源及水力学”研究方向,担任着水文水资源教研室主任和水文水资源专业学术带头人,主持了我校水文水资源专业筹建及专业实验室建设等工作,自1997年以来,担任河南省水文学会委员,广泛参与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在本学科有较高的知名度。
孙教授进行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其承担的黄委会科研项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2004年获得了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参与的黄委会攻关项目《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鉴定专家认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出版专著3部。
孙教授担任着本专业马建琴博士等三位青年教师的导师,同时还培养着本专业5名硕士研究生。孙教授关心他们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像朋友一样,关系融洽、感情深厚。他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在传、帮、带中奉献自己的真情。
孙保沭教授的心里装的全是教育、教学、师生、专业,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人民教师应尽的责职,他用品格诠释着他作为一名 教师应有的骄傲——情系水利,教书育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