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风书记在《中国教育报》发文论高校重大决策规律
供稿:(党委宣传部) | 编辑: 日期:2007年08月02日
《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25日第3版“书记观点”栏目发表了我校党委书记朱海风同志的文章《高校重大决策应科学化民主化》。文章从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决策基本规则、重大决策的机制及程序等方面论述了高校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和我校的经验。该文对我校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不同层次、不同方面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转载如下:
高校重大决策应科学化民主化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 朱海风
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从长远和全局角度决策
  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至关重要,本身属于学校重大决策的重要内容,一旦确立,它又是学校其他一系列重大决策的依据。因此,确立坚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推进学校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首要前提和根本途径。作为高等学校的决策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目标作指导,结合各自的实际,对学校的办学职能、发展方向和目标准确定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指明前进的方向。
  推进学校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深入贯彻适合自身建设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凡是涉及学校建设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必须居高思远,从实施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和实践办学指导思想的深度作出具体决策。否则,如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决策就会陷入误区;如果只考虑一时一事,不考虑全局,决策就会出现片面。因此,高校决策者面对重大决策,首先要以正确的办学思想为指导,把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落实到决策的事项及其内容上,使决策的实质都能体现出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遵循高教规律 按科学决策基本规则办事
  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有多种层次: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每个学校的校情,即特殊规律;三是特定高校每一方面的专项工作规律,比如教学工作规律、科研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管理工作规律,等等。推进高校重大决策科学化,要体现特定时期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使决策的内容与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相一致,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等不同的发展目标对于决策的内容及侧重点的选择上是有所不同的。
  从领导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决策的标准,一是要有准确的决策目标;二是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三是实现决策目标的代价较小;四是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较小。相应地,科学决策的程序,一是明确问题,确立目标;二是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三是分析论证,拟定方案;四是分析评估,选择方案。程序决定成败,其中调查研究尤为重要。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没有调查研究就谈不上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因此必须把决策前的调查研究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先调研后决策。所有领导都要亲自参加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建立调研制度,整合力量,共同搞好调查研究。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完善重大决策的机制及程序
  在高校决策过程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不同的形式、层次和要求。第一个层次是在党代会、教代会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主要形式是投票决定。第二个层次是在党委会(常委会)内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主要形式是少数服从多数。第三个层次是在校长办公会议内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主要形式是首长负责制。第四个层次是在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业务评审会专项工作会议内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主要形式是在专家审议、论证的基础上投票表决。第五个层次是在院系领导班子内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问题。第六个层次是决定院系重大问题时发扬院系教职工民主权利的问题。这两个层次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形式比较灵活。
  我们根据《河南省高等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暂行规定》,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讨论修订完善了《中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使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活动更趋规范。如党委会议议事规则中规定:“讨论议题的顺序,一般是先由分管领导汇报议题的准备过程、主要内容、形成的初步意见等,列席会议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可作补充,而后进行共同讨论。其他委员讨论时,应紧密围绕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明确表示个人态度。讨论议题时,先后发言的同志要相互尊重,认真听取其他同志的意见,使每位委员都能畅所欲言。然后由书记或受委托主持会议的副书记总结概括多数同志的意见,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意见,每位委员对总结概括的结论性意见表决。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认真考虑。最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集体决议。”这一规定既涵盖了个人分工负责,又强调了集体领导;既规定了书记“末位发言”,也注意到了书记的重要责任;既营造了畅所欲言的气氛,又考虑到了相互尊重、避免无谓“抬杠”的发生;既有效避免了一言堂、独断专行现象,又有效地防止了不负责任现象;既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又不简单否定少数人的意见。实际证明,这一规定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效的。
  高校应根据校情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咨询的程序及规则。第一,明确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健全学术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发挥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总体发展规划,院、系、所的设置,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科研发展规划、科研成果评定,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术事务,学术委员会可进行研究论证和审议,并向学校提供决策方案。凡未经学术委员会研究、审议的学术事项,可不列入党委、校长的决策议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如票数分散或分歧较大等,决策中枢不要改变学术委员会的意见。第二,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凡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和重要规章制度、重大改革方案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均应将方案提交教代会及其各专门委员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审议或决定。第三,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团体的作用。对于涉及学生利益的事项,都应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四,建立专题性的调研班子,为校领导决策提供咨询。
  决策执行的重要,就在于它是实现、检验和丰富决策的过程。抓执行力就是争取决策取得最大成效。所以,学校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的同时提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将科学决策进行到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