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期待!建“黄河实验室”成为今天黄河流域专家郑州研讨会上高频词
(编辑: 刘春杰 |供稿: 河南日报 日期:2020年09月21日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虎成 胡舒彤

“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抓好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9月18日,首届黄河流域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召开。沿黄9省的高校学者和众多科研院所专家齐聚一堂,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科技力量。

就河南而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解决沿线地区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问题,也有利于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研讨会上,专家就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达成共识。

建设黄河实验室成为本次研讨会上的高频词汇。专家提出建设立足河南,面向全流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中枢”作用的黄河“智慧大脑”,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推动作用的观点。

“可以考虑以水为支撑,将其与黄河流域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作为处理好‘水——能源——粮食’问题的一个抓手。”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说。

与会专家还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来阐述水资源集约利用、如何破题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和生态屏障保护等课题做了精彩论述。



相关阅读——

扛稳高校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的时代使命与责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发起的“首届黄河流域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今日在郑州开幕。

就高等学校如何抢抓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及举办本次会议的背景和意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接受了河南日报专访。


问:您觉得,目前河南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积累了哪些优势?

王清义:我认为目前河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三大优势:一是河南人民在长期治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城开封因黄河溃决而数次被淹,历史上三分之二的黄河决口发生在河南。亦是因为如此,对黄河有着特殊情结的中原儿女,把加强黄河治理保护当作必须完成好的历史任务,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保护,让河流变畅、两岸变绿,今天的黄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扎根在河南、生长在河南,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的治黄斗争中既有理论研究的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河南初步建成了防洪减灾与兴利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

问:据了解,去年11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成立了河南首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请问研究院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承担哪些任务?

王清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水利厅等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研究院着力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彰显办学特色。主动与黄河水利委员会深度对接,在科研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申报、重大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在双方共建平台上切实发挥好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二是发挥智库作用。不定期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咨询建议,把研究院建设成为服务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智库。三是突出研究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主动对接重大治黄项目,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域的解决方案。四是服务流域发展。借助水利部水务培训研究中心和河南河长学院平台,为黄河流域各机构在水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河湖监管、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提供专业培训,为治黄事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问:推动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王清义:一年来,学校立足办学优势与发展实际,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融入相关规划部署,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以顶层设计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与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共建“水利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与省委外办共建“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整合校内资源成立水资源学院。以科研项目凝练强化华水特色优势,主动与黄委会、科技厅对接,共同建设河南黄河实验室,申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重大专项,围绕幸福河评价、水资源集约利用、高质量发展评价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以智库建设服务支撑黄河国家战略实施,学校专家学者积极参与黄河国家战略的调研、立项、研究等,成效显著。6位专家11个意见建议被省部级领导批示;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人民黄河》《中国水利》等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深度参与了《黄河法》立法论证工作和河南省及沿黄地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多次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研究黄河国家战略高质量实施,共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真知灼见。学校的务实行动和出色表现,受到了水利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认可。

今年3月24日和7月25日,省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到学校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并听取工作汇报,对学校融入黄河国家战略的一系列举措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学校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学校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用好人才和科研优势,主动服务发展大局,担当好省委省政府的智库。

问:您觉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指引下,高等学校应该如何调整思路、整合资源,进一步为响应战略指引而发挥智库作用?

王清义:有关高等学校应该在深刻总结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适时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切实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切实在融入国家战略中抢抓发展机遇,提升自身实力,以贡献求发展求支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先后参与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批专家学者在治黄和水利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结合专业主持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专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库拦沙冲沙规律、水沙综合调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领域产出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学校在黄河流域水沙治理、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化人才支撑。依托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黄河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实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方案指准治黄事业落脚点,为新时代治黄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为锻造一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治黄铁军贡献学校智慧和力量。二是凝练研究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研究集中力量,通过项目培育、专家论证等方式争取黄河科研项目的立项,争取在黄河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三是搭建合作平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需要农学、生态学等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必须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会聚社会各界力量,筹划并召开黄河流域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学术会议,集思广益,探索黄河流域各省区的交流合作机制,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优势互补的共建格局。


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2020/0918/25494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