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月9日,河南省政协常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黄河下游治理,建议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互动合作机制。
现状:黄河来水来沙量明显减少
2017年黄河潼关站实测径流量197.7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少41%,与1987—2015年平均值比较少19%;潼关站实测年输沙量1.3亿吨,比多年平均值少87%,与1987—2015年的多年平均值相比少75%。“从水、沙减少的比例差异来看,二者关系明显不协调,水少沙多仍然是黄河复杂难治和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王清义说。
由于中游降雨量、 降雨强度、降雨频次减少,以及黄土高原地区近二十年来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来水来沙量减少。同时,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使得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虽使下游行洪能力显著增加,但随着黄河干流河床下切,闸前水位下降,导致下游大量的涵闸引黄能力下降。
王清义认为,黄河的防洪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任何情况下防洪仍然是黄河治理的头等大事。黄河的泥沙问题虽然得到缓解,但是也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如果遭遇超强暴雨也有可能发生集中输沙的可能。
此外,高强度的用水使得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遭受极限压力。黄河流域除满足流域内九省区的供水任务外还承担着大规模的域外补水任务,如引黄济淀、引黄济津、引黄济青等使得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更造成了黄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建议: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互动合作机制
“黄河滩区治理主要考虑因素包括防洪行洪和滩区群众的经济发展问题。”王清义表示,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具备条件的可以进行滩区改造提升,部分滩区继续推进居民迁建工作。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桃花峪水库工程的早日上马。兴建该工程后,可进一步扩大我省黄河水资源供水的覆盖面,可将黄河南北两岸形成水系连通,对缓解豫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建议全省建立省级层面的联席会议机制,统筹解决沿黄各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方面的信息孤岛和同质化竞争问题。整合现有沿黄湿地保护区,打造统一的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沿黄旅游精品路线,统一规划沿黄文化景观和博物馆体系,打造黄河文化长廊。
https://www.toutiao.com/i678017295481569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