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教: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座谈会
(编辑: 刘春杰 |供稿: 河南高教 日期:2021年03月18日 )

“学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办好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应坚持大视野、构建大格局、树立大目标、建设大阵地、做出大作为,把‘三个第一’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思政课要讲出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

3月1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座谈会。校党委书记王清义,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马书臣出席会议。王清义书记在总结中强调,学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办好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应坚持大视野、构建大格局、树立大目标、建设大阵地、做出大作为,把“三个第一”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思政课要讲出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

在认真听取与会同志的发言后,王清义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坚持把思政课努力打造成第一课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努力打造成第一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打造成第一学院“三个第一”的理念,每年都将思政课建设列为党政重点工作来抓,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思政课教师坚守阵地、奋力拼搏,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思政课教师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明显增强,全校支持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氛围初步形成。学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办好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要将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党建与思政工作以及在2021年与全国政协卫生教育界委员座谈讲话中提出的“大思政课”等系列讲话结合起来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努力方向。

王清义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的理念,坚持大视野、构建大格局、树立大目标、建设大阵地、做出大作为。坚持大视野,就是要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世界视野,善于从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解疑释惑;构建大格局,就是要构建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社会协同的思政课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树立大目标,就是要牢牢树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远大目标,政治站位要高、谋划要长远、措施要管用;建设大阵地,就是要用好课上课下两个阵地。思政课小课堂是思政课的主阵地,社会实践、网络空间等也是重要阵地,要有机结合、统筹运用、形成合力;做出大作为,就是思政课要紧紧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育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

王清义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统一”、“六要”的要求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第一,要讲出政治高度。政治属性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讲出政治高度,是党和人民的要求,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思政课的本质。思政课教师要有政治高度,还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体现政治性。要从坚定的信仰、科学的理论、人民本位、选贤任能的机制、自我革命精神等方面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等方面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人民幸福、适合国情、实践检验等方面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第二,要讲出理论深度。思政课教师要以宽广的理论视野、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浅出的语言艺术,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要讲出感情温度。思政课教师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对思政课真心热爱,用深厚的情怀打动学生;要做“四有”好老师,让学生从老师的行动中感受到信仰的魅力,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要着力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坚持守正创新,用科学的方法吸引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负责同志、全体教师及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人事处、社科处、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饶明奇主持。

近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加强顶层设计,较早落实思政课教师专项业务经费,加强硬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2019年以来,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10余名,聘任著名学者韩庆祥为特聘教授,壮大队伍力量、提升队伍层次;加强校内外挖潜,拓宽师资渠道,校内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党政管理干部36人,聘任有关地方党政负责同志、社科理论界专家等讲思政课;通过新进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讲示范课、说课、互相听课、讲课比赛等途径,加强岗位练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拓宽业务视野;4门主干思政课程连续7年每年开展“尚德杯”演讲大赛、“鉴史杯”历史情景剧大赛、“明理杯”辩论赛、“筑梦杯”微视频大赛;2020年获批河南省大学生思政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教师联系实际能力;通过立项资助学术团队、教改项目、线上课程建设、学术交流等渠道,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教师活力。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全校、全省各种讲课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委员1人,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6人,河南省教学标兵6人,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6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大赛一等奖10余人次。在2018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中,3位教师分别荣获一等奖,被授予“教学能手”,是全省获一等奖最多的高校;多位教师被评为年度校级最美教师等等,集中反映了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教育教学成果和荣誉,其中校党委书记王清义教授主持的“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与实践”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020年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门主干课程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20年,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获得省级优质课程。思想品德教研室、原理教研室被认定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近五年,思政课教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73篇,其中被CSSCI收录、中文核心期刊178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0多项。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并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为立德树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https://mp.weixin.qq.com/s/m2qmf7N_OBFVwJ3Oc1PHX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