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我校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多方位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我校2016年度慕课和微课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开放式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以慕课、微课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和“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新高度,探索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3.课程建设完成后,课程资源将由教务处统一在学校网站公开发布。
二、建设重点
现阶段我校慕课、微课建设重点为量大面广的公共类课程建设,此类课程主要包括:
1.公共基础课;
2.通识教育课程;
3.专业基础课程;
4.专业核心课程。
三、建设计划
2016年,学校将支持建设8门左右符合建设重点的慕课课程,22门左右的微课课程。课程建设周期一年。
四、组织与实施
1.教务处负责慕课、微课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课程建设和遴选办法,组织慕课、微课的建设和使用,提供录播教室和网络教学平台。
2.学院负责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慕课、微课课程的建设和使用,组织符合条件的课程向学校申报。
3.课程主讲教师负责课程建设与运行的具体工作。
五、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1.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师生评价好、同行专家认可,同类课程中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
2.课程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学设计、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以符合网络教学习惯。选择相应内容进行建设,应包括视频制作、进阶式测试、阶段性自测、网上教学互动、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线下课堂讨论等。
3.慕课通常涵盖一门课程完整的、连续的教学内容;微课围绕1-2个知识点开展教学,一般不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为宜)。微课按每1个计划学时至少一个知识点建设。
4.课程资源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团队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程、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资源库等。
5.实施学生线上学习基础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6.课程团队应加深对慕课和微课的理解,做好充分准备。团队应包括主讲、在线教学人员,既确保课程学术性又考虑技术性,并充分做好网络教学设计。课程团队应能确保时间和精力投入。
7.课程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等法律规定,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六、保障措施
1.列入学校建设计划的慕课、微课课程,学校给予一定额度经费资助。
2.提供“华水学堂”在线平台和技术支持,申报课程教学团队依托平台进行建设。
4.学校组织专家对慕课、微课课程建设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课程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七、申报要求
1.申报课程应符合本通知要求的建设重点,且同一学院内相同课程不应重复申报。
2.申报课程必须是我校教师开设的用于本科教学的课程。
3.课程团队包括专业教师和助教,专业教师应具有该课程丰富的教学经验且教学效果优秀。
4.申报课程须经学院遴选后,由学院向学校教务处集中推荐,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后列入建设计划。
5.各教学单位应于2016年5月30日前向教务处教研科提交以下材料:《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慕课(微课)建设立项申请表》(见附件1)一式十份,《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慕课和微课申报汇总表》(附件2)一式一份;电子档同时发送到guojinli@ncwu.edu.cn.
附件1:
慕课(微课)建设立项申请表.docx
附件2:
慕课和微课申报汇总表.docx